图书管理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图书馆是图书管理应用需求为集中的场所。智慧图书馆就是以RFID电子标签技术为基础,对读者、图书文献、书库书架的一体化标识,构架起计算机信息系统和馆藏文献、读者服务之间的更为方便、高效、快捷的管理与服务体系。系统以全新的读者服务理念和文献管理模式为先导,以图书馆服务工作和文献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全面实现图书馆文献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
智慧图书馆RFID应用现状
以RFID为核心技术支撑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在国内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12月,国内已经有近300家高校与公共图书馆正式启用RFID 系统。
智慧图书馆RFID系统构成
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包括流通服务、典藏管理、架位管理和仓储管理等4个方面。智慧图书馆RFID系统构成,包含标识系统、标签转换系统、图书盘点系统、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图书流通管理系统、图书安全检测系统、图书分拣系统等。标签转换系统提供图书、层位标签的注册、管理以及标签初始化功能;图书流通管理系统提供自助借还书、多册图书同时借还服务,大幅度提升了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24小时自助图书馆提供全天候自助借还书、无人值守;图书盘点系统提供快速盘点、顺架、倒加、数据保存等功能;安全检测系统实现了门禁无障碍通过,安全可靠,实现图书侦测防盗;图书自动分拣系统提供归还图书准确分类。
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率先在深圳成功建设后,RFID 技术在全国图书馆开始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RFID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问题却也不容忽视,如标准化、互操作、安全等,这不仅影响了图书馆行业的发展,而且还阻碍了图书馆系统间的互通和整合。智慧图书馆RFID系统评价的研究,不仅可以规范RFID技术、相关设备及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流程,推动RFID技术在图书馆内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还可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益与管理水平,为智慧图书城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慧图书馆RFID系统评价体系
评价范围
智慧图书馆RFID系统是典型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包括感知层数据的采集,网络层信息的传输以及应用层服务等过程。因此,智慧图书馆RFID系统的评价也从这三个技术层面入手,分析确立影响这三个技术层面性能的关键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