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好日,读书正当时。4月23日,第18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京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81.3%,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
在3月5日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第8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随后,各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纷纷制定全民阅读的中长期规划,如《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江西省推进全民阅读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黑龙江省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2019~2025)》等。
综观各地推出的促进全民阅读的相关政策不难发现,在明确全民阅读工作、划分各级政府及部门职责范围、划归专项资金、推出扶持政策等要素外,各地区还注重本地特色文化的培育,着力培育、推出特色品牌活动,如《关于促进上海全民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六个方面体现上海品质和特色;《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规定,每年举办南国书香节;《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着力将“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打造成国内的阅读品牌;《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规定每年4月为重庆市全民阅读月;《黑龙江省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2019~2025)》提出,到2025年培育扶持10个以上省级全民阅读品牌项目,拥有至少2个国内知名阅读活动品牌;《海南省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2016~2025年)》提出,要培育阅读活动品牌……此外,还有不少省份着力培育阅读推广人,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提出,要统筹建立全民阅读推广人队伍信息库,为阅读推广人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在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出版发行机构、社会团体、相关企业等,纷纷聚焦全民阅读,推出多种文化活动,建立了诸多阅读空间,致力于阅读下沉,向青少年、盲人等弱势群体倾斜,全国各地掀起了全民阅读的文化之风。
今年世界阅读日期间,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进全民阅读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从顶层设计到贯彻执行,自上而下推进阅读。